6歲男童進食假「鱈魚」腹瀉 專家:真鱈魚鱗片較粗稀疏
發布時間: 2018/12/06 17:41
最後更新: 2020/05/18 12:37
食魚竟然痾出黃油?四川一名6歲男童,日前進食在超市買的「鱈魚塊」後,突然嘔吐和腹瀉,當中排泄物是呈油狀的黃色液體。經研究所檢查後,發現該鱈魚塊其實為油魚,主要為工業用,不作為食用。而且這種油脂一般人難以消化,故易造成腹瀉。
綜合內地媒體報道,6歲男童進食在超市以19.8元人民幣買的「鱈魚塊」後,突然嘔吐和腹瀉。母親隨即懷疑食物出現問題,在網上搜尋「假鱈魚」的報道,才發現原來鱈魚需上百元一斤。
母親將「鱈魚塊」樣品帶去成都市農林科學院水產研究所,研究人員根據其低廉的價格、疏鬆的肉質以及大量的油脂判斷,該魚塊實為「油魚」。研究室主任魏文燕表示,雖然很多超市會標註是鱈魚,但其實都是油魚,從價格上就明顯看得出。
任何一個地方賣的鱈魚,都不可能只賣一、二十元一斤,真正的鱈魚根據產地不同價格會有差異,但批發價都是上百元一斤。
而且,油魚含大量油脂,在國外主要用於提取做潤滑油,一般不作食用。由於這種油脂一般人體難以消化,所以對本身消化系統發育不完全的嬰幼兒來說便很敏感,易造成腹瀉。
其實,香港早於2007年停止進口及出售油魚。消委會指,進食後引致排油腹瀉有兩種魚類,包括「油魚」及「玉梭魚」。兩種魚都含蠟酯,而蠟酯是不會因解凍或烹煮過程分解。同時,市場上很多魚類買賣時都會使用「俗名」,當中「鱈」魚被用作多種魚類的俗名,而採用這俗名的並非全部都屬鱈形目的魚類。
分辦真正鱈魚
所以到底該如何分辦真正的鱈魚呢?香港魚類學會會長莊棣華曾接受TOPick訪問時指,鱈魚魚扒可以以下方式分辨:
- 魚皮:有一截是黑色,漸漸在近肚位置呈銀白色
- 鱗片:較粗及稀疏
- 形狀:較圓,魚尾部分近圓筒型
- 肉質:含水量較高,肉質煙韌
另外,據台灣《東森新聞》報道,鱈魚的皮較肥厚,而且骨頭較大,呈透明狀。